铁军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来  源:    《铁流简讯》2013.04.15第2期总第43期                日  期:    2013-05-18
  

  1997年10月8日是一个天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好日子,在玉泉路国防大学大礼堂召开了“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京的原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子女近2千人齐聚一堂,许多当年一起参加抗日的战友,半个世纪后重聚一堂,心情激动,使许多已是古稀之人一下年轻了许多。从这天起,我成为协会会员,至今已是15年了。回顾当年成立时,要找一个挂靠单位都难,缺少活动经费,没有办公地点,加之北方地区对新四军缺少了解,使开展工作难上加难。

  在总会领导下,各分会全体会员在铁军精神激励下,富有成效的开展了研究,学习,宣传的各种活动,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如今,协会不仅为北京市认可,而且,协会业务直接挂靠北京市党史研究室。随着对新四军历史的深入研究并与北师大历史学院合作研编“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资料丛书”已批准列为国家项目,由一师承办的“九宫山铁军纪念园”经多年艰辛建设已被北京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研究会成立15年来,我参加和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许多往事令人难忘。

  白手起家建立资料库,既然要研究新四军历史,就必然有大批资料需要收集。连办公室都没有的研究会,要建资料库,可谓困难重重。在鲁冰、唐炎、姚慕征等同志的努力下,得到北师大的有力支持,不仅解决了库房,还提供人力帮助。一时间各分会纷纷募集了大批资料,其中有不少是新四军珍贵的史料。我记得当时唐炎同志一人,就提供了数十份资料。资料集中并建库建档。资料库虽简陋,却为研究新四军历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研究历史没有比历史亲历者的资料更宝贵的了。许多会员撰写回忆录。其中浙东分会老战士就有32位之多,他们撰写了浙东纵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三军联合首战一江山岛等回忆文章,详实生动地提供了宝贵的史实资料。如今,鲁冰、骆风、钟虹、吕炳奎、顾正钧、肖金等老同志相继去世,他们给研究会留下了宝贵的财产。

  在总会举办“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书画展上,浙东分会唐炎、姚慕征、倪公燮等同志提供了36幅作品参展,其中,唐炎、倪公燮、焦润坤等7幅作品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总会还为该馆提供有关新四军抗日时期的资料,补充了新四军军歌等展出内容。

  传承铁军精神,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参访活动,取得了传统教育的良好效果。2001年10月浙东分会组织了“寻先辈足迹,访英雄部队”访问团,赴20集团军60旅。这是我们生活战斗过的老部队。访问团深入“沙家浜”连、“杨根思”连和解放一江山岛的参战部队座谈,参观了旅史馆、军史馆,父辈们光辉历史功勋使访问团成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传统教育。解放军的政治、军事素质和现代化科技水平给访问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访问父辈战斗过的孟良崮战场时,从临沂乘车2个小时就到了。而当年我上孟良崮前线可是经过了三天的急行军呀。我们爬上崮顶瞭望当年激战的520、540、600等高地时,血与火的场景早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原来光秃秃的石头山,如今已是满山翠绿。忆起当年山东解放区翻身农民想往幸福的顺口溜“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也就是希望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能平安,能吃饱饭就是最好的幸福愿望了。如今当地小伙子们笑着对我们说,烧炕取暖,用牛种地越来越少了,现在生活水平早超过了那时的标准了。

  2008年6月,我们又组织寻访了1945年浙东纵队浴血奋战突破国民党重围的澉浦战场。当年日寇投降后,为争取国内和平建国,我党主动撤出浙东抗日根据地。而国民党背信弃义,其98军万余精锐部队将奉命北撤的浙东纵队1500余人包围在澉浦,企图制造又一个皖南事变。在何克希司令沉着果断指挥下,经十余个小时激战,夺占了扇子山,隐马山两个山头,223位抗日将士用生命打开了突破口,保存了一千多人的有生力量,取得了突围胜利。如今,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当年反复冲杀的场景犹如昨日。63年过去了,我们站在烈士碑前,遥望着杭州湾,一条彩虹横架两岸,世界建桥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杭州湾大桥清晰可见,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深深地教育着每个人。“当年澉浦突重围,今见杭湾彩虹飞,珍惜幸福应思源,稳定和谐谋发展。”

  北京新四军宣讲团成立后,在王遐芳、石云山、陈忠、李小帆等同志和近40多位宣讲员的积极努力下,先后对北师大、北航、传媒大学、全国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图强”等院校,北京卫戍部队老虎团、导弹部队、天安门国旗班等部队官兵,国家电网机关、东风公司驻京办、方庄地区、台基厂街道等数十个单位,进行了几十场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顶风冒雨,烈日炎炎从未迟到延误,为准时赶到现场,有时还自费打车按时赶到。当有的单位为了感谢宣讲员,拿着红包作为劳务费来表示感谢时,他们都婉言谢绝,将红包退回。我们的宣讲员中,绝大多数已是爷爷、奶奶辈了,80岁高龄的也已达两位数。他们在颐养天年之际,仍秉承铁军精神,发挥着如此可贵的正能量,不愧为我们研究会一个可贵亮点。

  人生有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之分,我的童年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度过的。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使我流离失所,成为孤儿,又遭到日本细菌弹的袭击,从九死一生中幸存了下来;我的青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两个中国之命运决战的时刻,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战火中度过的;壮年时期是在新中国为探求民族复兴之路中度过的,在那艰难复杂,惊险曲折的探索过程中,在我从结婚到离休的34年中,夫妻两地分居了20多年,各自为战;我的老年正逢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迈向伟大复兴的年代。尤其是参加研究会15年来,使我的老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过得踏实,过得幸福。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在建党100年时,建成中国小康社会,建国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我们入党时的理想,几代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梦想,如今已是看得见的曙光了。作为红色团体的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在纪念协会成立15周年之际,为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重道远,作为一名会员,我将在铁军精神的激励下尽力做好本责工作。

        设置字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