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40年至1946年淮西地区武装斗争及政权建设的情况
    作者:杨效椿                
来  源: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网                日  期:    2013-06-24
  

  一、新八团的成立

  新八团是1940年1月间由原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改编成立的。该游击纵队有三个大队。第一大队改编为新七团,活动在含山一带。以第二大队为骨干,成立新八团,在淮南铁路两侧活动。第三大队改编为新九团,活动在无(为)巢(湖)一带。第二大队有四、五、六三个连,共有400余人,300多支枪,其中轻机枪4挺。二大队改编成新八团后团长由原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孙仲德兼,我任团政委,团副是军区参谋黄元庆,主任是何绪荣(1940年8月间在凤阳段家岗战斗中牺牲)。1940年元月间,孙团长率领全团由无为县开城桥出发,经含山古河到定远县永宁集,接受任务后开到下塘集东肥东县青龙厂和陶旗杆,当时主要任务是保护藕塘政权外围,接送从大别山回来的党员和青年知识分子,集训地方的群众武装。该团1940年2月就扩建成三个营,一个特务连,计10个连,30个排,90个班,共1000余人,700多支枪(其中轻机枪5挺)。第一营营长谢绿轩,400余人,200多支枪;第二营营长张方坤,400余人,300多支枪;第三营营长方和平,营副杨守先。三营开始叫方杨大队,是原在瓦埠一带活动的游击队,编为三营后活动在造甲店一带。三个营大多数活动都在下塘集、朱巷、造甲店地区。同年3月间,磨擦日繁,杜学玉等土顽共3000余人向我青龙厂和二营五连许张圩阵地及团部驻地褚家圩发动进攻,我军在许张圩与敌激战,从上午到黄昏,击退敌人数次冲锋,杀伤敌人400余人。战斗结束后,全团转移到吴家圩子,活动于朱家湾一带。4月间,新八团奉命回藕塘。孙仲德同志将二营五连的100多英勇机智的战士,派到无为县反磨擦,二营四、六两连调往定远老人仓反扫荡、反磨擦。三营即方杨大队全部改编到四支队,全团只留下第一营和特务连,保持新八团番号。

  1940年7月间,新八团奉命开往凤阳、定远交界永康镇、靠山集一带。主要任务是恢复我定远地区政权(因为部队转移后已建立的政权都伪化和顽化了)。这时已换艾明山任团长,黄元庆任团副,我任政委。到9月底,经过大小数次战斗,打垮了伪县政府和伪军两个团,共缴获200余支枪,其中轻机枪2挺,又重新恢复了定、凤的县、区、乡政权。10月间,为加强定、凤地区我方力量,路东联防司令陈庆先带来二、三营600多人,500多支枪,扩充到我们部队来,新八团番号改为纵三团,陈庆先兼团长,谭光庭任政委,我任政治处主任,共有三个营,一个特务连,仍在永康镇、靠山集一带活动。
  二、十八团在寿县活动情况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共成立七个师,其中纵三团奉命改为二师六旅十八团。同年3月18日,在二师师部天长县赵庄召开全师政治工作会议,会上决定驻在中派的十八团一部分人开往寿县开展游击战争。4月,我奉命率十八团第四连50余人,30支枪(其中轻机枪1挺),连同寿县县委书记马曙、组织部长杨刚等计80人左右,到寿县开展游击战争。5日夜出发,6日拂晓到达了水家湖西四五里地的蒋家凹。跨入寿县地区的第一天下午,就与水家湖伪军大队长绰号叫阎老母狗的所部伪军发生战斗,敌人被我军打跑了。

  我们这次到寿县的任务是:尽一切力量扩大我党影响,大力开展伪军工作;及时侦察顽军动态,报旅部参考;积极发展人枪,开展游击战争,配合路东部队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为了便于军政统一领导,我们在出发前组织了军政委员会,主要达到军政统一领导,统一行动,便于同敌人作斗争。

  我们活动的方式主要采取部队轮流休整的方法。如二、四连活动40多天换特务连。换部队休整不换干部。部队出去活动月余,返团时都要增加10至20甚至更多的人枪。大家都喜欢寿县籍战士。他们入伍后争着扛枪,作战勇敢,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恋家。

  同年6月7日,部队开到瓦埠湖东。在大顺集一个大圩子里设有国民党湖东办事处,是湖东县以下最高行政机关,有100多人的武装。我军开到后,敌人西逃,我们进驻该圩,缴了衣物文件等东西。6月上旬,方和平奉命回旅部汇报活动情况,被留团部工作。派董完白回寿县工作。董传达了旅长谭希林对我们工作的指示,批评我们仗打多了,应以开展伪军工作为主,对群众宣传我党政策,要多做好事情。根据谭旅长的指示,我们纠正了缺点,对群众纪律把得比较紧。后来群众普遍反映:“现在三国(指敌、顽、我)只有共产党是真正为老百姓的”。原先一些地方武装准备打我们的,后来却与我们取得了联络。

  7、8月间,我们尽歼了杨家庙的伪军,收复了杨家庙,击溃伪大队几十人,得10余支枪。俘伪大队长胡如宽等,经教育转化为我军力量。并摧毁日寇碉堡,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我党政策。此后,顽军天天追剿我军,企图不让我军在寿县立足。为离间我与群众的关系,对我驻过的村庄均抢掠一空,连姑娘出嫁用的新马桶也不放过。一日,我军驻董家岗(属枣林铺乡),顽保长赵插秧(绰号)报告了国民党县队一中队,一中队携炮来犯,被我击退后一面与我对峙,一面求援军。下午2时,赵子盘匪部赶来助战,敌众我寡,我即转移,当地居民的衣物和田园瓜果被抢掠一空。事后群众编了不少讽刺顽军的顺口溜,记得其中一首是:“董家岗打一仗,瓜田梨园一扫光,拉夫挑衣裳”。

  8月间,为纪念抗战四周年,我们在白桥湾与下塘集之间破坏敌公路数里,割电话线约1000余斤。又派便衣杨庙逢集枪击了为非作歹的伪乡长胡迪生。胡中弹未死,医好后再不敢干伪乡长了。

  同年10月,日寇向我军占领区和顽区扫荡,并建庄墓桥据点。我特务连80余人在蒋店附近伏击了杨庙伪军,俘伪队长部下40余人,缴长短枪30余支。这个月我方副参谋长方和平在王集北王家岗与日寇战斗牺牲,王集群众受挫,陈团长重返路东。以后河北(指庄墓河以北)全部建立起伪政权。

  11月间,从路东过来两个营,在涂拐倪大郢全歼伪县队一个中队,俘伪中队长汪××部下90余人,缴枪50余支和轻机枪3挺(有一挺坏的)。伪军第一次受到教育,知道我军主力随时可以过路参战。倪大郢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战士和群众的斗志。

  1942年1月,为了解日寇在淮南津浦路一带的兵力布置,我奉命俘活鬼子送旅部。此时我连驻杨庙张聘之(即张焕亭)圩子。日寇下乡锯树烤火,我们征求张的意见,张经再三考虑同意我军去打。我军出击后,毙敌数名,生俘1人,缴日式轻机枪一挺,步枪4支。大家正庆幸完成了任务,不料一合肥籍的战士在后面骂道:“捣姐姐的,你杀了多少中国人!”枪机一扣,活鬼子变成了死鬼子。大家都气得脸发白,但已无法挽回,只有再找机会。经过群众了解,打石坑据点的敌人不断出来捉群众猪鸡。一日夜,我方谢锐营长带领一个连共80余人,埋伏在戚家埝,除70支枪外,又配合一个红樱队,准备与敌肉搏。天明后,鬼子和伪军40余人摇摇摆摆进了庄,我军奋力冲杀,与其肉搏,打伤日军两人,活捉两人,其中一人伤重死亡。另一名叫清水,参军前是渔夫,经教育进步很快,日本投降时已入党。这次战斗缴步枪5支,轻机枪1挺。钱集的鬼子见自己的人被俘,用大炮轰击我军,打了20多发炮弹后突然停住,事后才知道是炮坏了。

  次日晨,敌集中数百人向土拐、蒋店一带扫荡,哪知我军已押着俘虏正在向团部驻地——杜集方向前进。隔一日,九连在杨老圩伏击了鬼子,俘获更多日军。

  三、淮西独立团建立始末及其活动情况

  淮西独立团成立于1942年4月间。由于我政权区的扩大,上级指示要建立县政权,就以原十八团第四连(首次来寿县的那个连)80余人做基础,又编了部分区队和游击队200余人,计300余人,200多支枪,正式宣布成立了淮西独立团。上级将原寿县区以上的干部调回来一批加强其领导,如赵筹、孙祝华、曹云鹤等。独立团团长李国厚,我任团政委,参谋长贾春秀。下面分三个连和一个武工队。武工队队长蒋伦石(团级干部,在1943年叛变逃跑),30余人,力量相当强。主要活动在四里墩子附近。

  独立团的活动始终在寿县地区,北起淮河,南至吴山庙、合肥西四十铺一带。东起水家湖西数里,西至瓦埠湖滨。(当时还以庄墓河为界,称河南、河北。河南东到淮南铁路,西至大顺集、大井寺、小甸集一带)在这一百余里方园地,始终没有转移过。

  淮西独立团成立以后,自1942年6月至1945年上半年不断发展壮大,由一个正规连到日本投降时发展到一个团九个连,1000余人,900多支枪,另有轻机枪9挺(调走1挺机枪等武器除外)。武器完全缴自日伪军。1946年淮西独立团改为十六团,团长李国厚,副团长彭济伍,参谋长李木森。打掉邵店伪据点后,河北地区的工作就开展起来了。并提出“巩固扩大河北,游击坚持河南”的口号。团部和县政府都在河北驻扎。

  日本投降后,我独立团一部包围了朱家集、大孤堆集敌据点。敌诡称晚上向我缴械,子夜全逃窜到九龙岗。后我部奉命到旅部集中,配合主力进攻杜学玉伪据点。朱巷敌人出来增援,被我军击溃后逃向大顺集顽区。我乘胜收复朱巷敌据点,进而包围水家湖,使路东、路西联成一片。

  当时部队由陈庆先旅长指挥。日本投降消息传出后,我根据地人民情绪空前高涨。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提出要粮给粮、要人出人。党指到哪里,他们就把工事修到哪里,而且修得又快又好。

  日本一投降,国民党即派“接收大员”由淮河水路窜入淮南三镇(田家庵、九龙岗、大通镇)。以后顽军由瓦埠湖、庄墓桥、淮南路分数路向我区进犯。大部分通过我区经水蚌路抢占蚌埠、徐州。余下的一部分在我一、二区进行残酷清剿,烧杀奸虏无所不为。初由北而南,摧毁我一、二区。我与彭济伍同志率留下的八连及地方干部100余人坚持三、四区。国民党以改编伪三十师及保安团日夜进剿。一日,我们宿营于涂拐东七八里之毛冲,等待路东送冬衣分发。敌对我四面包围,处境十分困难。当时我派警卫班10余人(大部分是党员)掩护部队转移。在班长陈××、副班长陈元祥的指挥下,退守至戴柿园孤立的一家屋内。在敌重重包围强攻下,民房被烧光。坚持到半夜,他们共杀伤敌七八十人,从伏倒的敌尸上逃出来。我方只在突围时牺牲一名战士。在这个班英勇、顽强、机智地牵制下,我主力军的全体干部从下塘集西突出敌人包围圈,转移到四区。

  敌人越来越凶残,压迫我们从下塘集南数里跳过路东,敌人又于当日尾追至造甲店。我将情况上报后,地委指示暂不回寿县,到藕塘一带集中。

  不久,定远一带情况又日趋紧张,地委及旅部主力奉命过津浦路西,12月间,津浦路西成立中心县委,我任书记,裴海平任副书记,领导定远、定凤怀、定滁、定凤嘉四个县。中心县委仅有原独立团的一个营400多人。团副彭济伍兼营长,副营长是周立富。这时赵凯同志集中有80余人在朱家湾一带整训,待机打回寿县。1946年元月,奉上级指示,赵凯实现了重返寿县的计划,组织成立了寿、六、霍、合中心县委,赵凯任书记,曹云鹤、杨刚任委员。原寿县的区乡级的干部董完白、孙祝华、刘云峰等80余人分散活动在寿、六、霍、合平原地区直至解放。

  四、1941年至1945年寿县政权建立情况

  寿县建党工作是逐步开展的。开始整个游击区范围仅有孙桥头(杨庙东)、小甸集两个支部。孙桥头支部书记刘云峰,有党员6人;小甸集支部书记是由曹四麻的弟弟担任的,有党员8人。1941年九十月间即在涂拐建立了乡政权。陈克非任乡长,宋德渊任指导员。乡大队20多人。大队长由乡长兼,队副姓吕,是年青勇敢的同志。

  1942年春建立义井乡。乡长甄子厚。后任乡长孙××。乡大队有10余人,上半年又建了枣林铺乡,乡长谈念扬(当时是王济川派的特务),乡大队10余人。8月间建立大井乡,乡长薛道崇,指导员颜××,乡大队10余人。

  1942年秋,以涂拐为中心成立了三区。县委宣传部长杨刚兼区委书记,曹克修任副区长,区大队50多人。区委领导涂拐、义井、枣林、大井等乡工作。下半年还成立了二区。县组织部长曹云鹤兼区委书记,董完白、陈克非分任正副区长。区大队武装40余人。该区共领导禹庙、徐庙、仇集、长岗、王集、尹集等7个乡。禹庙乡乡长曹铭;仇集乡乡长朱少华,副乡长张灵修;长岗乡乡长姓李,乡大队长孟壁;王集乡乡长王道平,乡大队长徐传义(后提副区长)。每乡都有乡大队武装10—30人,大队长一般由乡长兼,另配副大队长。

  1943年春建立四区,区长李伯祥,书记孙祝华,区大队长刘腾,有100余人枪。当时我们号召群众一家有一人干新四军,对伪方的任何捐税均不负担,出现了参军的高潮。四区领导有杨新乡(乡长刘云峰兼支部书记)、四里墩乡、河豸铺乡、陶楼乡、吴山乡、郑家户有一个乡(是否叫郑初乡记不清了),每乡大队武装均在10—30人左右。

  1944年以三和集为中心建立一个区,副区长曹铭,区委副书记赵树芳,区大队30余人,领导三和集等5个乡。乡大队武装均在10—30人左右。

  1944年夏成立寿阳区,区长蔡效唐,区委书记是桐城人,名字记不清了。曾活动一个时期,因不好开展工作,后撤消了。

  1942年的6月间才建立县政权,初称寿东南办事处,赵筹任主任(即县长)。下设秘书处,吕超和查××任秘书,县长不在家由秘书兼办县长工作。并设有财粮等科。当时财粮科长是许立安。寿县县委书记杨效椿,组织部长曹云鹤,宣传部长杨刚,敌工部长方××,民运部长记不清了(青年团、妇联会均包括在民运部)。县委委员有杨效椿、曹云鹤、杨刚、李国厚、王善甫、赵筹等。寿县县委书记1941年至1942年1月由马曙担任,1942年3月间由陈世新担任,以后由我担任,到1945年10月间。后由赵凯任寿、六、合、霍中心县委书记,直至解放。

  当时还有两面政权,大部分伪保甲长也是我们的人。我们定期召开他们的会议,他们也积极地给我们送粮送草。但也常考验他们,极坏的,不堪挽救的就杀了。

  五、统战工作情况

  我们到淮西后统战工作主要是争取伪、顽力量为我所用和联络上层人士支持抗日。如通过方和平争取了曾任顽军大队长、杨庙地区联庄会长董吉善。董当时能发动几百人枪,一般都倾向我革命,拥护共产党,后化为我军力量。他至死都同情我军,并要其独子董善云加入我军,先后打死颜庆绿等匪特。后国民党威胁利用他,我们将他送到路东团部去了。

  当时各地的伪乡长大部分都被争取为我所用。对顽固不化的,就坚决予以镇压。如1941年11月间,我们通过阮红朝(共产党员)做木工之便查明了钱集伪乡公所的内部情况,由阮带路,夜间攻入伪乡公所,击毙了无恶不作的伪乡长陈小老四,杀一儆百,为以后开展伪军工作创造了条件。

  此外,我们还不断召开上层分子座谈会,会上讨论了“双减”问题,收到很好效果。1943年从河北发动群众开展“双减”运动,即是实行二、五减租,就是地主应得十石粮食,佃户只付七石五斗,甚至更少些。地、富、资本家放债,减少规定利息。时间较长的帐款,付本不付息,甚至不付。这叫做“双减”运动。同时开展增资运动。帮大工的贫雇农每年要增加工资,地主不愿也不行。理发工人也全面加资。二区尹家户地区地主尹干臣、尹培黄等反对群众,我军当即将其逮捕,押至涂拐枪决。从此,我基本群众情绪高涨,“双减”、“增资”、“借粮”运动都开展得比较顺利。

  六、民兵发展情况

  当时,绝大多数乡政权都为防匪保家成立了联防会,后改名青年队。从中选择较好的,配党员作领导骨干成立基干民兵队,受区、乡指挥调动,参加打仗。在群众觉悟高、基础好的仇集、王集、杨庙等地,群众组织和参军的人比较多。

  1944年间,我二区一带群众送公粮到站鸡岗给我军主力部队(是我组织的),每次送粮都有1000多人,并派一个班护送到铁路东。这时顽、伪大队长杜学玉(杜不仅是桂顽特务,也是鬼子特务)又名杜清家,有300余人武装,曾埋伏在我群众经常送粮路线的水湖南戴集附近。我早指示送粮的人另走新路,使敌人计划落空。杜匪还配合日寇进攻在站鸡岗的我军主力。后来,杜学玉又包围仇集塘北头一个村庄,我青年队与敌数百人激战一日一夜。此次战斗该村男女老少共死29人,其状极惨。人民对杜匪恨之入骨。直至1955年肃反时,才将外逃的杜匪捕获,押解朱巷公审枪决。被烧杀奸掳的周围群众,方算报了当年的血海深仇。

        设置字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