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八团的女“四大金刚”
    作者:王晓蕾                
来  源:    《铁流(第二集)》第53章                日  期:    2010-06-08
  

  “新四军老八团”,是新四军第二师前身部队第四第五支队中的第八团,后改称第十三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八团。在其光辉的历史中,有四位革命女青年,为了抗日救国投笔从戎,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与男同志一起流血、流汗,不怕牺牲。这就是在当时被称为“四大金刚”的樊西曼、唐觉民、王典、杨寒。她们为我党我军作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世人遗忘的…… 投笔从戎去抗日 不畏艰险赴疆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面临着国民党仍对我“清剿”的严峻形势下,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猛烈发展壮大自己,积极准备投入抗日战争,于1937年10月,扩编为番号叫“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的豫南红军独立团。

  此时,已是大学、高中、初中生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樊西曼、唐觉民、王典,和另一名于193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入党的初中生杨寒这四位女同志,为了抗日救国,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她们于1937年11至12月,分别在我北平和河南省地下党组织的专人带领下,冒着被捕杀的风险,闯过白区,到达豫南泌阳县的焦竹园,加入了豫南红军独立团,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革命道路。 不爱红装爱武装 革命英姿人人赞     过去,在豫南红军的队伍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女兵的身影,自从樊西曼、唐觉民、王典、杨寒的到来,使红军队伍增添了一抹飒爽英姿的风采。她们一入伍,便把长发剪成短发,同男兵一样的着装。当时,红军的军装都是男式的。这四位女同志将军装一穿,军帽一戴,远远看去,和男兵一个样。为此,个子较高、浓眉大眼、鼻梁高高的樊西曼和个子较矮、年仅十六岁的杨寒,还曾被当做男兵闹过笑话。

  有一次,杨寒跟随周骏鸣团长去收编土匪武装,在会见其头子时,刚一见面,对方为表示热烈欢迎,一把将杨寒抱了起来。周团长立即上前阻止,当对方知道杨寒是个女兵时,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樊西曼下连队教唱歌时,不少战士开始也曾误认为她是个男同志,还亲切地叫她“老李哥”。在出征抗日的途中,一天,住在村里的樊西曼,去女厕所时,竟被一个村妇误认为男人赶了出来。

  四名女战士,经过革命熔炉的锻炼,同老兵一样,不怕苦、不怕死、有胆量。她们在入伍后不到一个月,都被分配在红军团政治处工作,并住在焦竹园的村庄里。当时,部队靠“打坏货(恶霸)、拉土豪”来解决供给,生活相当艰苦。战士们吃的只能是填饱肚子的粗茶淡饭,住的是十来个人一小间的民房,在屋里打个地铺,铺上稻草,盖一条军毯,和衣睡下。由于大家洗澡少,身上都长了许多虱子,作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女战士,面对这一切却从不叫苦,这不能不令人佩服。

  1937年12月底,国民党豫西南别廷芳一个团,乘我红军团主力不在的时机,发动了对我团部所在地焦竹园的突然袭击。四名女战士与团部其他同志,在只有一个多连兵力的掩护下,从容沉着地一边往山上撤,一边抗击着敌人,直到团主力赶回把敌人打跑。在那次战斗中,她们第一次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

  在焦竹园时,红军团抓到了一个“坏货”,准备处决时,团领导想以此考验一下这四名女战士的胆量,便问她们敢不敢杀“坏货”。说时迟,那时快,年仅17岁的王典,夺过驳壳枪,“叭”地一枪,就击毙了这个恶贯满盈的大坏蛋。 堪称抗日女楷模 英雄形象永难忘     1938年1月初,豫南红军团在焦竹园一带打退了别廷芳一个团的进攻后,遵照周恩来副主席和新四军军首长的指示,连夜下山,先到确山县竹沟镇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2月,新编的第八团奉命赶到信阳县邢集镇进行整训,准备出征抗日。

  在团政治处工作的樊西曼、唐觉民、王典、杨寒四位女战士。根据上级指示,怀着奔赴抗日前线杀敌立功的激情,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她们分头下连教唱抗日歌曲,在驻地军民联欢会上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活报剧,配合连队和各级领导进行深入的抗日动员工作,把出征抗日的气氛搞得热火朝天。

  3月8日,从邢集出征抗日的老八团,所有基层官兵都是身带枪弹、背包、米袋,途经豫南和皖西地区,于4月中旬进入皖中地区抗日前线。在一个多月的行程中,除在皖西流波疃停留了两三天,与第四支队主力会师,部队都是连续步行,很少停留。要保证部队士气高昂,迅速抵达抗日前线,宣传鼓动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当时,和男同志一样身背背包、米袋,两腿行走的四位女战士,不顾疲劳,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在每天的行军中,她们走在部队的前方,沿途用石灰在墙上写标语口号,向村民宣传我军抗日救国为人民的宗旨;把事先书写在纸上的标语口号或谜语,用土块压在路边,让一路经过的同志们猜看;在山道艰险的路段,她们当啦啦队,在路旁唱歌给大家加油、鼓劲。她们总是要赶到部队的前面去进行宣传鼓动。然而,当部队过去后又要继续往前跑。这样每天反复地跑路,一个个的脚上都打了许多水泡,走起路来疼痛难忍。到达驻地时,当群众惊奇地发现她们是女兵时,便将她们团团围住。妇女和儿童接二连三地问这问那,使她们不能尽快休息。领导为了照顾她们,让她们在部队的后卫走时,她们又做起了收容工作,热心照顾病号和掉队的同志。每当到达驻地时,她们顾不上休息,又向群众做起了宣传解释工作,还教儿童唱抗日歌曲。部队离开驻地时,她们还坚持抽查群众纪律,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就这样,为部队顺利地挺进抗日前线,在沿途人民群众中留下良好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她们在征途中高唱的抗日歌曲——“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你看那红旗飘扬多威风,威风凛凛是哪个,朱德、毛泽东……”当地群众至今仍记忆犹新、激动不已。

  1938年4月至1939年上半年,转战皖中和皖东津浦路西地区的老八团,为适应斗争需要,成立了以樊西曼为首任团长,唐觉民、王典、杨寒和马克、张菊等为团员的战地服务团,其任务是随军参加作战、组织民工抬运伤病员等工作,同时开展战地民运工作,宣传、动员人民群众支援我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转战中,她们经受了对日伪军作战的战火考验,参加了皖中舒同公路沿线大小关、皖东巢县夏阁、肥东梁园等地的对日军作战。杨寒还跟随在战斗第一线的老八团某连,参加了围歼肥东县店阜刘家围子汉奸武装。

  由于活捉了汉奸头子刘孟乙,缴获了14匹日本大洋马等辉煌战果,老八团在皖东地区,打开了抗日活动的政治局面。在转战开展战地民运工作中,这些女战士不但沿途向群众宣传,而且充分利用部队停留休整的时间,进行民运工作。她们组织召开军民联欢会,配合领导同志的讲话,演话剧、唱歌曲。曾演过《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捉汉奸》等活报剧。樊西曼在《放下你的鞭子》剧中扮演青工大老李,表演得十分逼真,事后,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老李哥”。唐觉民在“打鬼子去”中担任三嫂的角色,演得真挚感人。演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为配合我军积极抗日,她们演唱了许多歌曲,如:“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去”等,给军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于是,群众纷纷捐粮食、腾房子,解决了我军的吃住问题,青少年们还成群结队地找上门来要求参军。

  1939年4月至11月,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发展华中”、“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在叶挺军长、江北指挥部的领导指挥下,以老八团为基础扩建的第五支队,从皖东津浦路西挺进到路东,第四支队在路西,完成了为创建皖东(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展开。同时,为加强地方民运工作,老八团战地服务团的樊西曼、唐觉民、王典、杨寒等同志,又分别到路西地区的和含、定远、滁县,在我党苏皖省委的领导下,与从部队、地方抽调的其他干部组成民运组,吃住在老百姓家里,积极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大力发动群众,组织农抗、青抗、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建立脱产和半脱产的群众武装,到处张贴“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标语。

  1940年3月,在刘少奇和江北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经过反摩擦,打退了国民党顽军的大举进攻。在老八团被称为“四大金刚”的樊西曼、唐觉民、王典、杨寒这四名女战士,又参加建立了当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华中第一块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她们分别担任了我党定远、盱眙等县的县委组织部长和区委书记,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而继续挥洒热血与汗水。

  作者按:此文根据其父王善甫和杨寒、曹本珊提供的资料编写。

        设置字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