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桥决战看陈毅同志卓越的军事才能
    作者:王昊                
    (  一师分会  )                
来  源:    《铁流·19(上)》                日  期:    2012-05
    从“上海奇谈”说起

  1987年4月,《新四军史料丛书》编审领导小组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编审委员会主任叶飞同志会后散步时,我向他说起“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事。我在部队农场“劳动”3年后奉命回军区领导机关看“审查结论”时,恰好碰到上海来的一位老战友。这位同志也是叶飞同志的老部下。他很气愤地告诉我,当时不可一世的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借传达党的九大精神之际,信口雌黄,竟然说陈老总不会打仗,只会下围棋。老干部们极为愤慨。冯文彬同志在学习会上公开质问:“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不能打仗,华东战场难道是你们这些穿开裆裤的人指挥的?”因此遭到了无休无止的围攻和辱骂。

  我所以要提起这一“上海奇谈”,是因为这天的编审会议上,叶飞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在写(新四军)前期时,要把陈毅和项英的分歧写上,不能不写,也不必回避。就是说,陈毅同志坚决执行中央第一个‘五四’指示,项英同志不坚决执行,所以江南的新四军大发展,皖南的部队被消灭,历史不是作了结论了吗?前期陈毅同志不是副军长,但他是军分委副书记,那时公开是叶、项,党内是项、陈,这个应该写出来。新四军的后半期,主要是陈毅同志和少奇同志的作用和贡献问题,这个要写好。我看陈、刘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主要贡献。少奇同志的作用主要是两条:一是反摩擦,敢于反,这是他到中原局之后才改变过来的:二是敢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这是少奇同志的贡献,是不能忽略的。陈毅同志在延安七大的发言中已经讲了。陈毅同志的作用,他以前是江南指挥部的指挥、苏北指挥部的指挥,以后是代军长,名副其实起了主要指挥员的作用。后来有什么陈毅同志不能打仗七七八八的说法,是无理的。陈毅同志在军事上的作用,在初期、前期和后期都是相当突出的。前期,他坚决执行了中央的‘五四’指示。黄桥决战的全过程都是陈毅同志指挥的,我有这个发言权,不能不讲。现在为了编这部丛书,我更多地从事理清当时那些错综复杂情况的来龙去脉,更感到黄桥这一仗不容易打,决心打、组织打和指挥打,都不容易,不简单。黄桥决战时,韩德勤是什么决心呢?是集中他的主力,即89军的全部,还有一个装备精良的翁达独立6旅,全部拿出来了,要首先解决江南北上的新四军陈毅部队,然后再回头对付北面的八路军,对付黄克诚的部队。就当时兵力来说,我们不占优势,顽军是3.4万人,我们3个纵队只有7000多人,战斗部队只有5000多人,实际上是以5000人对1.7万人。一般打这样一个歼灭战,起码要有3倍于顽军的兵力。我们没有,可是还是打了一个很漂亮的歼灭战,全部消灭了韩德勤的主力。临到决战时,有三种意见,第一个意见是项英同志发来的电报,和郭村战斗时的态度一样,不赞成打,说根本不能打,要打就是破坏统一战线,我们在皖南就没有办法了。这是项英的意见——反对黄桥决战。第二是少奇同志的意见。他是主张打的,但他主张陈毅同志固守黄桥一到两个星期,等八路军南下部队即黄克诚的部队到达以后再歼灭敌人,这就要固守待援,和郭村战斗时给我的指示一样的意思。第三是陈毅同志的意见。他主张单独决战,认为八路军现在距离很远,只能作战略上的配合,不能作战役上的配合,还是由苏北指挥部在黄桥单独决战。他们的意见都直接报告毛主席、党中央了。中央最后批准陈毅同志的意见。黄桥决战就是这样打起来的。这是关键问题。我们在黄桥决战时的部署是这样的:3个纵队,陶勇的3纵队守黄桥,1、2纵队,就是我这个纵队和王必成的纵队作突击部队。陈毅同志的指挥所在严徐庄。当时陶勇的3纵还不够充实,怕挡不住,影响全局,于是我提出从1纵队抽出1个团,归陶勇纵队指挥守黄桥,但陈毅同志不同意从1纵抽去1个团加强陶勇的纵队,因为这会削弱突击部队的兵力。粟裕同志提出他本人到黄桥坐镇。陈毅同志同意了。”

  我懂得叶飞同志讲这段话的用意:以黄桥决战为例,说明陈毅的战略决策、战役组织和战斗指挥的全面的军事才能。一方面是抨击张春桥之流的无耻谰言;另一方面也澄清了一些同志以局部代替全局,把黄桥决战重大胜利的军事方面的原因仅仅归之于某一个或几个局部战斗的胜利而忽视了陈毅同志在整个战略决策、战役组织、战役指挥多方面的重大作用的说法。

  散步时,叶飞同志听了我讲的“上海奇谈”,冷笑了一声,轻蔑地说:“那个阴阳怪气的家伙懂得什么?政治理论上一窍不通,还侈谈军事!”

  发展苏北巧安排

  南京郊区这一片国民党时代留下的别墅区,远离市廛,大树遮天,万籁俱寂,另有一种空旷安谧的意味。这种境地会把人们引入深思。叶飞慢悠悠地走着,尽可能详细地叙述往事,重点仍是黄桥决战。

  他说陈毅是个气魄恢弘、高瞻远瞩、具有战略远见的领导人。他是从进军东路和发展苏北的斗争中逐渐加深印象的。1939年10月,叶飞率部与国民党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决战未成,奉命从澄锡虞地区西撤。陈毅知道叶飞命是“奉”了,心里却是憋气,在向他交代渡江北上任务时,着重说:“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执行党中央、毛主席1938年‘五四’指示的具体化。向北发展,就是发展苏北。中央有明确指示,苏北问题解决后,可以背靠山东八路军,依托江河湖海,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而且豪气十足地说:“苏北那地方,我真是朝思暮想呐!叶飞呀,你先去,把落脚之地弄得扎实些。我再把江南主力带过江,大干一场,弄他10万人枪!”

  陈毅不但“朝思暮想”,而且早就苦心经营、巧作安排了。那时的苏北除了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沿江的几个城市以外,可说绝大部分都掌握在国民党军手里。拥有正规部队的是韩德勤,头衔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24集团军总司令,除了89军、独立6旅外,还有10个保安旅,号称10万大军,实际上5万余人。其次是李明扬、李长江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属下9个纵队,号称3万余人,实际上两万余人。第三是陈泰运的江苏税警总团,4个团,4000余人。发展苏北,谈何容易!陈毅带1支队进苏南敌后时,只有2个团。叶飞奉军部命带第6团开进茅山地区是为了把主力第1团换回皖南。那时第6团只有2个营,第3营被军部留在了皖南。第6团东进时,陈毅不得不把支队警卫营2个连拨给叶飞,编为第3营。陈毅那时确是兵少力薄,而且枪劣弹缺,但是他胸有成竹,置“人、枪、款主义”的批评指责于不顾,放手发动群众,放手发展武装,在抗战斗争中壮大自己。江南有不少游击武装,其中有些接受地下党领导或受到党的影响,也有爱国人士组建的,他就联络收编或加以整编。他早就认为茅山地区,北有长江,南有宁沪铁路,回旋余地不大,必须东进北上,到苏北广阔平原才有发展前途,这就看上了长江上的小岛扬中,把它当作渡江的一块跳板,再从这块跳板上跳到苏北,取得一块桥头阵地,回旋余地就大了。丹阳则是江南的桥头阵地。早在1938年7月,他就派去干部,把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管文蔚组建的丹阳县抗日自卫团,改编为脱产的游击总队,9月又编为隶属于新四军第1支队的挺进纵队。1939年春,挺进纵队在主力配合下,打下了长江上的扬中岛,接着进入江北高桥、吴家桥、仪征。陈毅在延安七大发言中说:“在苏南过江,准备是早准备了,1938年就准备了。7月到江南,8、9月就过江,占领长江走廊扬中、泰兴、南通之间的三角地带。”

  管文蔚部在苏北初步站住阵脚后,1939年11月,陈毅派叶飞率老6团与管部合编,仍沿用挺进纵队的番号。1940年6月,郭村战斗后,陈毅、粟裕率江南主力部队到江北,成立苏北指挥部,除留在苏南的部队外,整编为3个纵队9个团。7月,在陈毅、粟裕率领下全军东进,攻占黄桥,扩大了部队,成立了地方政权,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泰县、泰兴、如皋、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这就为发展苏北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直到此时我军还没有和韩德勤的主力交锋,而要发展苏北抗日斗争的大局面,韩德勤是必然要来寻衅,要置我军于死地的。我军同韩军主力作决定性的较量是无可回避的。陈毅在延安七大发言中说:“政治上、军事上都准备好了,决定到苏北突破,首先发难,这样可以和八路军联合。如在苏南,开头一两仗可以打赢敌人,可以消灭他2个师的,但是他们可以增援,需要持久,如果战争持久不决,便增加中央的困难。我们要速战速决,就只有向苏北突破。苏北韩德勤是孤立无援的,我们一打就打出去,很快就可以结束战斗,所以决定从北面突破。”

  陈毅知道韩德勤是顽固的反共分子,必然要向我军发动进攻……

  “十里之差”的教训

  1940年8月下旬,韩德勤奉蒋介石之命,故意制造摩擦,开始军事行动。23日,他在东台副总司令部召开了3天军事会议,提出了一个“先南后北”的方针,先集中主力“消灭或驱逐陈毅部”,然后移兵北上,“逐歼八路军黄克诚部”。8月31日,韩德勤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包括鲁苏皖边游击总指挥部所属部队和税警总团,“向黄桥附近地区攻击前进”,歼灭“盘踞分界、黄桥一带之匪”。

  同日,陈毅根据急剧变化的局势,致电中央,力主“八路军部队应迅速南下,主力要在省韩未攻我前先行占领盐城一线, (新四军)5支队则应先占平桥、宝应之线,才能配合我们一举解决苏北问题,否则要失良机于万一”。另一方面,他根据8月中旬起,苏北、皖东发大水,交通受阻,韩德勤实行南攻北守,焚烧船只,加强对运河、旧黄河、射阳河等水道的封锁,因而新四军4、5支队和黄克诚部难以完成上述配合任务的情况,向中央表示:“积极准备单独解决决战任务。”

  9月3日,韩德勤部开始进攻。以两李、陈泰运及保3旅编成的右翼军,在姜堰附近集结完毕,以89军117师、独立6旅、保一旅组成的左翼军,在曲塘、胡家集、海安附近集结完毕,分别经蒋垛、古溪向黄桥攻击前进。

  右翼军两李及陈泰运部在我部有效争取下,进展迟缓,并将韩德勤的进攻部署透露给我军。左翼军则自恃主力,大胆冒进。陈毅的意图是歼灭左翼军,准备集中兵力,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后发制人、分割围歼的战术,全歼这路韩军。他交代副指挥兼前敌指挥粟裕和3个纵队司令员叶飞、王必成、陶勇:必须等到敌军主力117师到达古溪后,我军才能动作。不是他的先头一到古溪就打,而是还要诱他再深入一点再打。因为古溪正好在曲塘、黄桥中间,相距各10余里。要把117师再放进5公里,让他脱离他的后方,离曲塘有20公里之遥了,到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时再打;如果他的先头部队一到古溪就打他,他的后路就不容易切断,也就不容易歼灭了。

  9月5日,保安1旅占领了营溪。117师逼近古溪,随即猛攻古溪。炮弹在古溪镇上到处爆炸。古溪有我军医院、修械所,也挨了炮弹。如果我军还要向后撤退5公里,古溪的坛坛罐罐就得大搬家,就得组织群众扶老携幼大转移。

  那时,部队士气正高,求战心切。2、3纵队比1纵队还想打。他们一路打来,虽然也抓了几百人枪,但都是杂牌军、老爷枪,远远没有吃饱。叶飞强调说:“我们这些指挥员习惯进攻,只要手里有几支能打能冲的部队,就不甘心老是‘挨打’。”

  粟裕随2纵队行动。我军才集结,还没有展开,叶飞和陶勇就被召集去研究出击问题。叶飞回忆说:“我估计是王必成同志发起的,撺掇粟裕同志立即出击。”粟裕征求意见,3个纵队司令员一致同意立即出击,都嗷嗷叫,都说不要再退了,就出击,有把握,商定了出击部署:5日夜发起攻击。以1纵队为迂回部队,首先攻克营溪,先解决保安一旅,然后迂回到117师和独立6旅的后面,以切断韩军主力的后路;2纵队和3纵队则于6日拂晓一同从古溪正面出击,准备在前后夹击中歼灭韩军主力4个团。“

  粟裕把大家的强烈愿望和具体部署报告了陈毅。陈老总”哼“了一声,问道:”能够切断古溪敌军的退路吗?“粟裕作了肯定的回答。陈老总又反复询问了一回,最后说:”那好吧,你们这么有把握嘛!“

  当晚战斗打响。1纵队攻打营溪,一举歼灭保安一旅两个团,马上打扫战场,继续前进。可是拂晓进抵预定地点时,韩军117师等部已经后撤,只剩下一个尾巴了。因为我军一打下营溪,韩军知道不妙,以少数部队掩护,主力很快撤走了。由于韩军离后方较近,我军既穿插不断又追击不及,让它缩回去了。我军正面进攻的部队缴获人枪不多,也没有完成歼灭韩军主力的任务。

  虽然没有歼灭韩军主力,还是歼敌两个团的胜仗嘛!何况韩军气势汹汹而来,狼狈不堪而逃。黄桥地区的人民欢欣鼓舞,自发慰问部队。叶飞却自称为”冒失鬼“。他说:”陈老总的指挥所在野周庄。我们四个冒失鬼高高兴兴去见他。他却脸孔铁板,火气极大,把我们吓坏了。陈老总倒是不骂人,只是说:‘有把握,有把握,包打,好,包到哪里去了?叫你们不要急,把他放进来再打,硬不干,看,你们打得好吗?还不是放跑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声不吭。他想了一想,又说:‘好吧,也是我同意了的,没得话说了,接受教训吧!’“

  叶飞说:”十里之差,是军事素养之差,是指挥才能之差!现在想来,诱敌深入等战法,连没有听过炮声的学生子也能够写篇论文,说个一、二、三的,做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鱼儿进网啦,总想快点收起来。能耐下心,舍得坛坛罐罐,可得有军事素养啊!“”我们几个冒失鬼没有打好,却使我们有了不少长进,我们才真正懂得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这门学问。“但陈毅对此战的看法却并不限于战斗战术上,而更多是放在战役的组织、情况判断和决心上了。他在1942年的《几个重要战役总结》中写道:”……首先是韩德勤集中兵力进攻营溪(摘抄者注:疑为古溪),但攻不下,又自己秘密撤退了,我当时却以为敌人还要进攻,把兵力集结好不动,结果等我发现情况,敌人已经跑了。如果当时情况早点知道,我能出击,必能歼灭敌人,苏北韩德勤必处守势,当时也就没有什么黄桥战斗。“
  陈毅的指挥艺术

  第二天,我们随叶飞同志去开编审会议。上车以后,他回过头来对我说:”有人说陈老总是帅才,有战略眼光,决心强,至于具体战役组织和战斗指挥就不大过问了。不对,不是这样的!就说黄桥决战吧,陈老总非但决心单独决战,而且拟定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案。战斗发起以后,他密切注意战场情势的发展,直接掌握有利时机,适时指挥部队出击,及时转移战场,终于以劣势兵力全歼绝对优势之敌,无论战略决策、战役组织和战场指挥都是高明的、绝妙的、无与伦比的,是战争史上少有的战例。就说全歼韩军独立6旅吧……“

  要说全歼韩军独立6旅,还得先介绍一下全局。黄桥决战时,陈毅以少数兵力(约占总兵力的1/4)坚守黄桥,吸引、迟滞、杀伤敌人;以主要兵力(约占总兵力的3/4)置于侧翼机动位置,待进攻的敌人遭我大量杀伤后,就择其一路歼灭之,并继续扩大战果,以求全胜利。副指挥粟裕坐镇黄桥,陈毅的指挥所则放在黄桥镇西北6公里的严徐庄以指挥全局。

  这个部署,如果离开当时的具体环境,也就看不出它的高明之处。黄桥镇弹丸之地。西南的泰兴县城和正南的靖江城、张家港是日军所侵占,有重兵据守;西北的泰州县城、宜陵、塘头是国民党地主势力——鲁苏皖边游击总指挥部所盘踞;正北姜堰是国民党税警总团;东北的如皋一带是国民党江苏省保安部队5个旅。韩德勤向我军发动进攻之初,在东台召开的旅以上军官会上确定的部署是:鲁苏皖边游击总指挥部所部和税警总团为右路军,1.3万余人,攻击我军黄桥以西防线,并掩护中路军的进攻;左路军由第1、第5、第6、第9、第10保安旅的大部组成,约7000人,攻击我军黄桥东南地区防线,牵制我军防御力量;中路军是进攻的主力,兵力约1.7万人,以89军33师为左翼,向东面的加力、分界攻击,独立6旅为右翼,攻击黄桥北面,89军军长李守维亲率117师大部、军部直属队和炮兵为中坚,由营溪南下,攻击黄桥东北。这个李守维不是无名之辈,是黄埔军校二期生,又是顾祝同、韩德勤的泗阳老乡。按照韩德勤的预期,他很有取胜把握。他是组织了26个团、3万余人的兵力,才发起这个战斗的。同时,日军已加强对长江的封锁:沿江韩军又劫走了船只,以断绝我军退路。真叫作四面包围,志在必胜。韩军气势汹汹地叫嚷着:”陈毅被我们包了饺子了!“”陈毅只能到长江里喝水了!“叶飞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年轻冒失,形势的严峻还是很清楚的,也担心有风险!“陈毅分析说:当顽军大举进攻时,日军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而韩德勤也不敢公开要求它直接参与向我军进攻,我们可以大胆不管,只派少数侦察部队进行监视。至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他们属于中间势力,虽反共却不积极,与江苏省国民党当权派的韩德勤也有一定矛盾。陈毅说:只要此战能速战速决,日、顽联合攻我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只要此战首战告捷,江苏省国民党当权派和地方实力派协同攻我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他诙谐地说:”事在人为,就看我们努力了。如果战胜了,苏北大局底定,我们就可以大发展;如果失败了,那就算了,我们一起到长江里喝水吧!“其实陈毅是充满必胜信心的。

  陈毅选择韩军的独立6旅作为首战歼灭的对象。这支部队是韩德勤所属部队中战斗力较强的,武器精良,下属军官和一批士兵有实战经验,不少是经过上海抗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旅长翁达的军衔是中将,由此也可见这支部队在韩军中的地位。如果首战即全歼这个强敌,这对稳定地方实力派的中间立场将起重要作用,也必将给韩军士气以严重打击,会对全役起决定性的影响。

  10月4日,韩军89军进攻黄桥。独立6旅曾在淮南半塔集战斗中被我叶飞纵队冲垮过,迟迟不上。经过上午的争夺,韩军攻占黄桥东部的发电厂,还在一些地点突破了镇边的河沟,手榴弹甩到了黄桥街头。

  一纵队隐蔽在黄桥西北。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冒雨巡视。此时青纱帐起,便于接近大路观察。叶飞甩掉望远镜,直接用眼睛看。下午2时左右,独立6旅前面部队过去了。稍停,几匹高头大马驮着神气活现的大军官来了,随后是手枪队……

  叶飞报告陈毅:”翁达出来了!独立6旅就在我枪口下向南行进。他们毫无戒备,这是在运动中加以突击的绝好时机。我建议,不要等它攻到黄桥北面,立即出击,把它切成几段,一举歼灭此旅。“

  陈毅却说:”能不能再放近一点?会不会太早?“

  叶飞说:”已经过去一个团了,我数了他们人枪的!现在在我前面过的是本队……“

  陈毅却非常沉着地说:”一定要看清楚,等独立6旅全部脱离高桥再出击!“

  叶飞说:”根据行军队形的间隔判断,翁达的后卫应该已脱离高桥了。“

  陈毅提高了声调,命令道:”出击!注意,照单全收,从旅长到火夫一个也不要让他跑掉!“

  叶飞纵队出击了。我军猛冲猛打,把独立6旅切成几段。敌军措手不及,乱成一团。叶飞又派出部队占领高桥,切断了翁达后路。激战至晚8时,陈毅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战况。叶飞报告说:翁达看到突围无望已经自杀,第一团已将绣有”翁达“名字的风雨衣送来纵队指挥所。现正继续围歼残敌。

  夜10时许,陈毅再次亲自打电话给叶飞,告诉叶飞:1纵队发起攻击独立6旅后,他已急令2纵队经过高桥,插到89军后面。现据王必成2纵队报告,李守维正亲率117师349旅3个团向东南兼程疾进。陈毅问叶飞:”午夜12时以前能否解决战斗?“

  叶飞说:”可以,目前正在搜捕残敌。“

  陈毅立即交代叶飞:”解决战斗后,队伍马上集结,作为2纵队的第二梯队,向南迂回包围,全力消灭89军。“

  叶飞说:”俘虏、缴获都很多……“

  陈毅打断了他的话:”打扫战场,收容伤员,你们不要管,指挥部派人去。消灭敌人后,部队立即出发!“

  1纵队根据陈毅命令,在午夜之前结束战斗。各团依次出发,绕过分界以北,于5日上午8时,到达野屋基、古溪和分界之间集结待命,并与2纵队取得联系。部队不进庄子,露天休息,争取睡眠两小时,恢复体力,以利再战。

  在1纵歼灭独立6旅的同时,黄桥镇的攻守战十分激烈。韩军89军33师猛攻东街,硝烟弥漫,一片火海。李守维率后续部队向黄桥疾进途中,得知独立6旅遭我军包围,发觉不妙,就不但不去救援翁达,反而在黄桥东北几公里的野屋基停留下来,紧急构筑工事。

  我2纵队于4日夜,经八字桥到达分界,切断了韩军退路,5日拂晓,开始攻击小二房庄的韩军33师,并与3纵队取得联系。3纵队也立即从防御转入反击,从黄桥打了出来。1纵队到达后,黄桥外围形成如下形势:韩军33师遭我2、3纵队围攻,89军军部和117师被我1、2纵队分割包围。

  5日下午4时,我1纵队向野屋基89军军部发起突然攻击。半夜以后,我军突入野屋基,逐屋争夺,白刃格斗,战斗更加激烈。6日凌晨2时许,李守维带着军部突围。挖尺沟只有一座小木桥,人马挤成一团。木桥压断,人员纷纷掉到河里。李守维也连人带马淹死在挖尺沟里。

  海安是军事要冲之地,地处十字路口,控制了海安,就能割断如皋、南通、海门、启东4县与兴化国民党省政府的联系,而如果韩德勤急调生力军固守海安,我军就不易攻克,那么黄桥决战就没有取得战略上的全胜。粟裕抓住刚从江南来的老4团第3营,交代营长舒雨旺:”不顾伤亡,不计俘获,占领海安就是胜利。“舒雨旺营马不停蹄,抢先占领了海安。战役全胜结束。

  10月10日,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师在白驹场以北的刘庄。

  黄桥决战的胜利得来不易。陈毅在1940年10月7日向中央军委报称:”高桥战斗(独立6旅)、野屋基战斗(117师)均与我叶飞所部遭遇,极为顽强,死不缴枪,挖枪眼,攀登屋顶,足固抵抗(原电稿译文‘足固’,疑是‘顽固’之误),拼刺刀七八次,不弱于江西时代的战斗。我1、2、3、4、9各团进攻凶猛,刺杀敌官兵在千余左右。敌胆始寒,投河自杀者千余。33师抵抗力差,容易缴枪。“”我军将士用命,英勇顽强。(李守维)突围时硬拼,我阵线幸未动摇。“

  我军自10月4日至10日,共歼韩军主力1.1万余人。韩德勤见大势已去,率残部向兴化狼狈逃窜。

  陈毅做了大量工作后,于10月31日在曲塘召开了苏北抗敌和平会议;11月15日在海安召开了苏北临时参政会,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确如陈毅预料:”苏北大局底定。“

  (一师分会供稿)

        设置字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