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概况
    (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  )                
来  源:    《铁流·24》                日  期:    2013-06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任务与战略部署的指示》中决定华中局北移山东,与山东分局合并组成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后兼山东军区。

  同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中共让出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八个解放区,将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集中。

  同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致电张云逸、饶漱石,同意华中部队北撤。

  9月2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复电华中局:“浙东、苏南、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

  22日,华中局致电粟裕、叶飞、金明等“浙东、苏南、皖南部队撤至江北越快越好”。

  同日,华中局致电谭启龙、何克希,要求浙东部队及地方党政干部应立即全部撤退。

  9月23日,浙东区党委在上虞县丰惠镇召开扩大会议。扩大会议由区党委委员、纵队司令、副司令、参谋长,部分地委、支队的领导同志和部分县委书记及部门负责人参加。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有关北撤的指示。会议作出组织力量征集船只,限期回收抗币和有关北撤路线、次序等问题。同时确定江苏省青浦县观音堂为北撤部队中途集中点。

  9月27日谭启龙、何克希率浙东纵队司政机关及直属部队由上虞县城出发,28日到达泗门,当天下午移至周巷。由于三北地委书记、浙东行政公署副主任王仲良,2旅政治部主任朱人俊没有参加北撤会议,当晚,谭、何向王仲良传达了北撤会议精神。

  29日,何克希召集张俊升、王仲良、朱人俊开会布置了2旅北撤任务,宣布王仲良为2旅政委。

  9月30日,谭启龙、连柏生、顾德欢、谢忠良率司政机关和直属部队以及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党政干部在古窑浦登船北渡,10月1日到达奉贤(奉城)。10月7日从奉城出发经航头、闸港,夜渡黄浦江,8日到达青浦观音堂。这是第一批北撤人员。

  30日,浙东纵队副司令、2旅旅长张俊升率2旅及余上特务营在临山登船,10月1日在海宁县的黄湾登陆。2日遭国民党顽军进攻,即转移至澉浦。3日与顽军激战终日,因寡不敌众向平湖乍浦转移。转移前部队就坚守澉浦接应何克希率领的5支队还是转移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后辗转到海安集结。这是第二批北撤人员。

  10月1日,《新浙东报》发表了《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和《浙东纵队4年战绩》。

  3日,金萧支队及各县地方武装在上虞会合,整编为浙东纵队六支队。

  同日,何克希率5支队、上虞县自卫大队及浙东行政公署部分党政干部在临山登船,夜渡杭州湾,因2旅在通信上发生问题,何克希不知道2旅已撤离澉浦,与澉浦城内的顽军遭遇,发生激战。我军由于何司令正确指挥和果断决策,指战员英勇作战,在付出223人伤亡的重大损失后,终于突出重围,于14日辗转到达青浦观音堂。这是第三批北撤人员。

  5日,6支队(原金萧支队)在杨思一政委和彭林支队长率领下在临山大丁丘登船,6日中午渡过杭州湾,7日下午到达奉城,11日到达青浦观音堂。这是第四批北撤人员。

  6日,由纵队政治部主任张文碧、参谋长刘亨云率领的3支队和四明专署、各县党政干部,分别从临山和直落铺登船北渡,7日晚抵奉城,10日到达青浦观音堂。这是第五批北撤人员。

  8日,由团长兼政委黄知真、副团长黄辉、参谋长徐志达、政治处主任李乐山率领的三北特务营和慈镇地区党政机关组成的三北独立团在直落浦(高背浦)登船渡海北撤。途中遭遇顽忠义救国军7艘巡逻艇的阻击,又遭台风袭击,船队被打散,其中4只船被打沉,幸无人员伤亡。因此迟至11日晚才到南汇县的马勒港,13日才同4支队一起去青浦观音堂集结。这是第六批北撤人员。

  同日,纵队副司令张翼翔率4支队及鄞奉地区部分干部在三北庵东、相公殿一带登船北撤。半途遇到台风,支队长程业堂、政治委员林达等指战员乘坐的船只被刮回相公殿。这是第七批北撤人员。

  12日张业堂、林达等人与张任伟率领的嵊新奉抗日自卫总队会合后,乘坐胶东前来支援北撤的大船重新渡海去奉城,然后去青浦观音堂集结。这是第八批北撤人员。

  10月下旬,浙东纵队在沿海承担掩护任务的海防大队大队长、政治委员吕炳奎、2旅政治部主任朱人俊、淞沪地委委员金子明、南汇县县长吴建功及王博平、胡汉萍在三北、南汇、奉贤完成了大批人员、物资去苏北以及收容掉队人员的任务后撤往苏北。途中与伪军巡逻艇遭遇,吕炳奎腿部负伤致残。这是第九批北撤人员。

  月底,浙东纵队海防一大队一部30余人分乘3条帆船在浦东南汇县老港海滩上遭遇顽军进攻,激战四五小时,于天黑后胜利突围北上。这是第十批北撤人员。

  10月12日,纵队部移驻青浦重固。

  同日,淞沪支队及淞沪地方武装改编为一支队。

  15日,谭启龙、张文碧、杨思一、刘亨云率纵队司政机关、直属部队和3支队、6支队从重固、观音堂出发,于20日辗转到达常熟南丰。

  21日,3支队、6支队反击顽军2000余人进攻获胜。

  22日,张文碧、杨思一、刘亨云率3支队、6支队北渡长江,先后抵达新生港,后到海安集结。

  同日,5支队、4支队、1支队由何克希、张翼翔、谢忠良率领,经浒浦,北渡长江至新生港,辗转到达海安集结。

  27日,谭启龙、何克希到达淮阴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报到。

  26日,各部队、机关1.5万余人在苏中海安开始短期整训。

  31日,浙东干部团在海安成立。

  同日,中共中央为浙江及江南各地的新四军撤至江北发出贺电。

  下旬,华东局和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组成。

  11月16日,浙东纵队连以上干部在涟水集合。张云逸宣布中央军委成立新四军1纵队的命令。

  17日,浙东纵队1旅、2旅分别编为新四军1纵3旅和新四军独立1旅。

  21日,新四军1纵队开赴山东,改属山东野战军建制。从此这支部队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队变成驰骋祖国大地的野战军主力部队。

        设置字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