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刘毓标子女来盐城捐赠父母日记
摘  要:    开国少将刘毓标子女来到盐城,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珍藏了数十年的两本父母当年所写的日记本。其中,刘毓标将军的日记本记录了1938年组建新四军的前后经历,其夫人赵倩的战地日记则记录了从1941年到1951年在盐城工作、生活的相关情况。新四军纪念馆负责人孙国栋称,这两本日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来  源:    盐城新闻网                日  期:    2015年04月03日
关 键 词:    新四军,纪念,刘毓标                                
      4月1日,开国少将刘毓标子女来到盐城,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珍藏了数十年的两本父母当年所写的日记本。其中,刘毓标将军的日记本记录了1938年组建新四军的前后经历,其夫人赵倩的战地日记则记录了从1941年到1951年在盐城工作、生活的相关情况。新四军纪念馆负责人孙国栋称,这两本日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东方生活报记者见到了这两本破旧的日记本,内页均已泛黄,不过字迹仍然十分清晰。刘毓标长子刘华申代表家人介绍了这两本日记的来历。“一本是父亲送给母亲的爱情信物。”刘华申称,母亲赵倩当时是来自大上海的女青年,投身盐城新四军苏北抗大五分校,任女生队副队长,父亲刘毓标当时任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6月,父亲调到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工作,临别前,他向赵倩赠送了这本日记本。次日,赵倩开始记录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除了1943年、1947年因为环境险恶,加上怀孕不得不回上海而两次中断外,时间跨度10余年,先后记录了在抗大五分校学习和在阜宁停翅港军部工作阶段,淮海战役阶段,渡江战役后解放上海、进军福建、丈夫任职华东军区共三个历史阶段的亲身经历。这本日记的扉页还写着刘毓标写给妻子的期许和共勉话语。
    “母亲的日记虽是个人所见所思所感,但却是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刘华申说,从这本战地日记里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战友情、军民鱼水情和革命者的纯真爱情。弟弟刘华苏则称,父母在盐城生活多年,在抗大五分校相识、在停翅港结合,大哥刘华申就是在阜宁孕育的。解放后,父亲任职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和母亲常常到曾经战斗和工作的地方来,还寻找过当年的房东。而另一本日记,则是刘毓标将军在新四军刚刚组建时所写,此后,他追随陈毅以及新四军一支队挺进苏南、开辟茅山根据地,后又来到盐阜老区。
    “父亲离开我们18年了,母亲也离开7年了。由于文革曾被抄家,父母留下的东西很少,所以这两本日记弥足珍贵。”刘华申称,日记就是父母留下的“念想”,但换个角度来看,把一个新四军老战士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文字资料交由新四军纪念馆保存、研究,应该是物得其所、更有意义。
    据悉,孙国栋自从2008年遇上将军子女后,7年时间里双方见面不下于10次。“一直在说服我们捐赠。”刘华苏说,他们兄弟姐妹6人分居四个城市,捐赠需要全体协商同意。去年清明节期间,家人团聚才一致决定捐赠。而新四军纪念馆方则表示,连夜复制日记本给他们兄弟姐妹留作纪念。
    人物简介:刘毓标(1908—1997)江西横峰人。1927年参加革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江苏省政法办公室副主任兼民政厅副厅长、厅长。

        设置字体  :    【